一夜爆红后被逼996,3岁沦为赚钱工具:这样的明星,不追也罢!
你还记得起自己3岁时在干嘛吗?
是在玩泥巴还是看动画?
下面要说的这个3岁的日本小女孩村方乃乃佳,非常与众不同。
因为小小年纪的她,已经开始996打工赚钱了。
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,还得从小乃乃佳成名说起。
2020年10月,刚刚两岁半的小朋友村方乃乃佳,凭借可爱的歌声赢得了银牌。
当时还只有82厘米的她,个头还没有钢琴腿高,但站在台上一点都不怯场,声音清脆可爱,音准和节奏都在线。
挥舞着小手摇着脑袋唱歌的样子,萌化了所有人。
当天比赛结束后,她的各种比赛视频就上了油管热门,播放量迅速超过2000万。
一夜之间,乃乃佳火遍日本,火出了亚洲。
成名之后,资源也滚滚而来。
唱片公司邀约,以“史上最年少歌手”的名头,给她发了新唱片。
广告代言一个接着一个:
电视台争相邀请她去当嘉宾,短短半年里,乃乃佳就上了50多个节目!
日本电视台邀请她当儿童节目主持人,3岁就拿到了一份"正式工作”:
然而,随着乃乃佳曝光度的提升,也有人担忧她过早地进入娱乐圈会不会影响她自己的成长。
面对这样的疑问,在一次节目中,乃乃佳的父母公开了她一天的行程安排。
看起来井井有条,但仔细琢磨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:
一天录三个节目,算上通勤和候场的时间,3岁的乃乃佳每天要工作近9个小时。
这哪里是3岁孩子的作息?这明明就是一个996的打工人的作息吧!
7:30 起床
8:00吃早饭
8:30~9:10:打扮、玩耍;
9:10~10:00:出门,坐车上班;
10:00~12:30:录制常规节目;
12:30~14:00:吃午饭;
14:00~14:30: 坐车;
14:30~16:00:到达电视台,在嘉宾休息室午休;
16:00~17:00:彩排、化妆;
17:00~18:00:远程采访;
18:00~19:00:在休息室吃晚餐、玩人偶、画画;
19:00~20:00:录制综艺节目;
20:00~20:30:坐车回家;
20:30~21:00:到家洗澡;
21:00:睡觉。
这还只是出门在外工作时间。
回到家里,乃乃佳还会配合父母录视频,还要学习父母教的新歌。
但在节目中,乃乃佳演唱的新歌,并不是一些儿歌,而是非常成人且有点灰色的情歌。
父母强调是她自己喜欢的,但看看这些歌词,真的很难让人相信是孩子本身想学想唱的歌。
还有网友发现,可能因为上节目太多,看镜头过多,乃乃佳已经有点斜视了。
比起两岁半刚刚登台表演时,天真可爱少了一点,表情中偶尔还会有种不得不笑的疲惫。
后面上节目时,一整期都完全呆滞,笑不出来。
乃乃佳的行程安排曝光后,很多网友认为她已经变成父母赚钱的工具了。
让人费解的是,每次这种时候都有人站出来说:
父母是全天下最爱孩子的人,比乃乃佳更辛苦的小孩子多的是。
小时候错失出名的机会,长大后她说不定会后悔呢。
还有一些人认为,孩子乐在其中,父母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,网友们最好别管太宽了。
然而,事实真的如此吗?
对于这些“鸡娃有理”的言论,我个人是不同意的。
不能因为有的父母疯狂地鸡孩子,就把这种幼儿高强度的学习和生活看作是合理的。
还记得之前那个父母殴打童模的事情吗。
因为童模行业报酬非常高,一些童模每天收入可以超过4000元,一年收入能超过50万。
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拍广告赚钱,无所不用其极。
拍好了,给点表扬奖励;
拍不好,就是一脚踢过去。
3岁的孩子变成了父母的摇钱树,被亲爹妈控制压榨的童工。
普通人去公司上班,被老板PUA了还能辞职、投诉。
弱小的孩子们面对父母能反抗吗?去哪里反抗呢?
他们只能学着适应!
就像童模被打事件中的小女孩妞妞,引起关注后,记者到她家里采访了她和爸妈。
她明确说自己不喜欢拍照、不喜欢穿那些衣服,但妈妈在一旁非要“扭正”她的说法。
小孩子的“自愿”,就是这样被父母灌输和塑造的。
这样到底是为了孩子好,还是为了满足父母的私心,明眼人心里都有数。
这还只是童模行业。
如果逼孩子打工能够有更高的报酬,父母们可能会变得更疯狂。
比如台剧中的演员小小彬。
他的爸爸也是童星出身,长大后没有能力,把他也送进了了娱乐圈赚钱。
小小彬火了以后,片酬变成几万块一集,成为了一家人的摇钱树。
爸爸拿着小小彬赚来的钱换车换房子、后妈花他的钱整容消费。
为了刺激小小彬演哭戏,父母们无所不用其极,甚至会用“明天家里要交贷款”来刺激五六岁的小小彬哭出来。
比如著名童星,在《绿野仙踪》中扮演桃乐丝的朱迪·嘉兰。
为了维持在绿野仙踪中小女孩的形象,被公司要求吃各种减肥药减肥,限制生长。
同时为了让她有精力应付超强度的工作量,公司一直在让她服用各种药物。
超负荷的工作量和药物的影响,使她一生都在抑郁症中挣扎,最终44岁就因为服用过多安眠药去世。
还有秀兰邓波儿。
3岁开始就在拍戏了,母亲对她异常严格,背台词、练跳舞、学唱歌,稍有错误和懈怠,就会惹来母亲的一顿责罚,到后来工作人员也跟着欺负她。
更恐怖的是,秀兰邓波儿的电影中有很多具有性暗示意味的情节和画面,令人非常不适。
12岁时,她还在工作中遭到了制片人的性骚扰。
但在那个年代,这一切居然被看作是合理的,没有人站出来保护邓波儿。
从母亲、到电影公司、再到整个好莱坞,都在压榨她的可爱和童真。
最终,秀兰邓波儿22岁就退出了舞台。
回想过去,她说自己“只做了2年的婴儿,其他时候都在工作”。
这何尝不是一种心酸的童年?
有人会天真地相信,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,父母做的都是为孩子好的。
但大家不要低估金钱的力量!
各种童星伤仲永的故事,我们看太多了,背后往往都是贪婪不知足的父母,和通过父母压榨童星的资本。
英国工会活动家邓林在评价马克思的资本论时,说过一段名言:
一旦有适当的利润,资本就大胆起来;
有50%的利润,它就会铤而走险;
为了100%的利润,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;
有了300%的利润,它就敢犯任何罪行!
我相信父母对孩子的爱,但我也不否认金钱的诱惑可能会让这种爱变质,让父母做出有损孩子利益的决定。
所以我们才需要社会监督,反对童工,限制那些利用孩子牟利的人,包括他们的父母。
最后,还想聊聊我们普通人家如何看待让孩子“努力”这件事。
如今双减政策下,许多曾经鸡娃的父母突然迷茫了,不知道该从哪里去培养孩子。
内心的焦虑让他们担忧孩子不努力就会输给同龄人,不鸡娃就会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。
然后一步落后,步步落后,最终成为一个失败的人,过上不幸的人生。
可是,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,“出名要趁早” “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”都是需要警惕的毒鸡汤。
人生并不是一场跑步比赛,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过程。
从出生就开始和别人比,只会让家庭陷入无休止的内卷中,焦虑不堪。
况且,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成就,许多事情是不能拿“成绩”“分数”甚至金钱来衡量的。
3岁的小孩子能够学会好好和大人沟通,能自己刷牙穿衣上厕所,就是一种成就;
6岁的孩子能在进入小学开始认真听课,回到家里自主地学习,就是进步;
12岁时,能够有自我管理的意识,无论是兴趣爱好还是学习生活,都能有所坚持,就已经很成功了。
18岁时,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,有着积极向上的精气神,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和努力,就是成人了。
我相信双减政策过去后,焦躁的父母们会渐渐冷静下来,家庭教育恢复到一种常态中。
我们会意识到,孩子来到这世上,都是带着自己的剧本的,父母不是导演,甚至不是主角,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配角。
不要试图去主宰和全盘控制孩子的世界,更不要试图把孩子的人生变成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。
一个幸福、健康、温暖的童年,才是人生最大的宝藏。
有了这样童年的孩子,会反哺给父母世界上最宝贵的爱,那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收获。
点个在看,希望我们的孩子,都能有健康阳光的童年。
希望我们的父母,都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到爱的回馈,而不是金钱和虚荣心的满足。
*注: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。